昨 (3)日,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公布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区域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达238厘米,沉降量达到70厘米,隆起量达30厘米。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说,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地形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灾区以外地区的地形影响不大。“龙门山断裂带东侧块体 ——四川盆地下沉达30至70厘米。”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局洪时中说,这相当于自然界的“斗转星移”,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四川盆地下沉30至70厘米
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于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监测的重点区域是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
东侧块体位移最多238厘米
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达20-70厘米;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238厘米。东侧块体下沉达30-70厘米。洪时中解释说,龙门山断裂带的西侧块体是阿坝高原,东侧块体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下沉了30至70厘米。“下沉是地震带来的地形变化,并不意味着不安全了。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下沉便已经产生了,现在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地形变化精确化。”
陕南位移4厘米陇南最大5厘米
陕西南部区域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量达4厘米;甘肃陇南区域向东北运动,最大位移量达5厘米。
珠峰地区监测点位移2—3厘米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监测点向西偏南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为2-3厘米。
两年内测制灾区比例尺地形图
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建成了灾区临时应急测绘基准,已经能够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应急测绘基准服务。李维森说,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测绘局还将用两年时间全面恢复和建设地震灾区高精度测绘基准体系,测制灾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次测绘的结果保证数据精确到厘米是不成问题的。
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灾区部署50余个连续GPS观测站,同时展开了第二次复测工作,进一步把握震后地壳运动的状态。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转载>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下沉 阿坝高原东移
Labels:
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下沉 阿坝高原东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